技术动态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技术动态 > 正文

舒华:IPv6部署从信息化顶层设计做起

作者:  来源:  发布时间:2019年05月24日 点击次数:

 

教育部科技司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处处长舒华解读教育部《关于贯彻落实推进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的通知》,提出高校规模部署IPv6的五个实施策略。

随着IPv4地址的耗尽,互联网向IPv6过渡已是大势所趋。2017年底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《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(IPv6)规模部署行动计划》,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,给我国互联网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。该《行动计划》从基础网络到应用,从市场到政府,均提出详细要求与具体指标,责任明晰。在实施上,明确政府引导,企业主导。在策略上,强调统筹规划,重点突破,着力弥补IPv6应用短板,以应用拉动需求等。

教育部在2018年8月底印发了《关于贯彻落实推进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,提出教育领域推进IPv6规模部署的具体目标、重点任务和配套措施。两个目标,即"系统升级"和"人才培养"。四项重点任务为:第一,实施基础网络设施升级改造;第二,加快应用系统和服务升级;第三,优化网络安全管理和防护;第四,加强IPv6技术的支撑保障。并且,为保障目标及任务的完成,制定了相应的保障措施,包括:加强组织领导、落实责任分工、加强技术指导与支持、加强督查考核等。

《通知》要求,到2018年底,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(以下简称教育网)完成升级改造,支持IPv6接入,用户规模达到1000万人。到2020年底,教育系统的各类网络、门户网站和重要应用系统完成升级改造,支持IPv6访问;基于IPv6的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。下一代互联网相关学科专业人才培养、技术研发与创新工作显著加强,教育系统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能力大幅提升。

教育领域推进IPv6规模部署是贯彻落实国家在下一代互联网建设上的战略部署,核心在于强调创新应用及人才培养,为教育领域向IPv6演进和发展提供了指导方案。在下一代互联网IPv6的演进和部署过程中,教育领域有其历史背景和重要使命,把握好两个背景有助于我们扎实推进IPv6建设。

1.教育领域在IPv6研究与部署上一直是先行者

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,教育网就开始了对IPv6的研究与部署,因此,正在全面展开的IPv6规模部署行动中,教育领域应当依托多年来在IPv6的网络基础、用户基础、研究基础等优势,承担起向IPv6过渡的示范重任。

2.教育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培养人才

在IPv6的推进中,一方面是希望广大高校要重视IPv6的环境建设,要将其作为推动我国"双一流"建设和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基础设施。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可控可管、海量共享、实时交互、安全可信,为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带来极大便利,注入新的动能。另一方面,在发展IPv6网络基础设施的同时,必须注重对下一代互联网人才培养的重视,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,加强对互联网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,为国家培养更多急需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域的高层次创新人才。

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,"要增强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,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各类人才。优化高校区域布局、学科结构、专业设置,坚持以教学为中心,突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,培养更多创新人才、高素质人才。更加重视、充分发挥高校在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中的重要作用。"IPv6是国际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创新平台,新时期我们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,要准确把握全国教育大会的战略要求,加快下一代互联网IPv6的规模部署,推动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,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高素质人才。

五个策略落实IPv6规模部署

在推进高校规模部署IPv6的具体工作过程中,有五个方面的实施策略需要关注:

1.加强统筹规划,将IPv6融入学校信息化顶层设计

当前,在教育信息化"转段升级"的背景下,信息化建设规划不仅要与教育信息化2.0所提出的愿景相融合,同时,也要注意结合对IPv6规模部署的推进落实。学校制定信息化顶层设计和新的信息化规划时,应当考虑对IPv6的支持、考虑到未来IPv6从网络基础设施到教育教学和科研应用等各个层面的整体规划。要加快推进IPv6的部署,构建高效、泛在、全覆盖、智能化的下一代互联网,并在此基础上广泛推动科研和学科的发展,支撑和服务于高校的双一流建设。这意味着我们必须站在未来的高度思考这些问题,将IPv6规模部署反映在未来的信息化顶层设计中,让IPv6成为高校发展和创新的基础环境。

2.强化技术创新,科教结合培养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人才

支持鼓励高等学校聚焦下一代互联网发展,超前布局新型网络体系结构、编址路由、网络虚拟化、网络智能化、安全可信体系等前沿技术研究。围绕网络过渡、网络安全、新型路由等关键技术,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,形成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先发优势。鼓励高等学校在相关学科专业中开设IPv6的理论和实践课程。积极开展"新工科"建设,探索建设多层次、模块化、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,对接IPv6产业发展及企业需求,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。依托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.0,推进一流专业、一流本科、一流人才建设,助力IPv6关键技术研发和前沿技术创新。同时,鼓励充分利用学生创新创业大赛,引导大学生开展IPv6技术与应用的创新。

3.创新特色应用,助力提升IPv6的覆盖范围和质量

IPv6的主要特点是,地址无穷大,这正与我们当前所提倡的智慧城市、智慧教育、物联网等概念相符。许多高校也基于自身的特色学科,结合IPv6网络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应用创新探索。如IPv6与智能交通结合,让城市的交通管理更智能化;基于IPv6建立家庭网络,实现远程控制家电;IPv6与超算中心等重大基础设施结合,实现大规模科学计算和协同服务等。高校在IPv6推进应用创新方面,首先是推动对既有应用的移植与部署,在此基础上,以典型应用改造和特色应用创新为主攻方向。这些创新应用,将有助于IPv6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发展。我们鼓励高校加强与研究机构、企业的合作,在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领域推进基于IPv6的融合创新与示范应用。

4.提升防护能力,不断筑牢IPv6的网络安全屏障

IPv6的部署使得网络安全产生了新的变化。在安全层面,整个安全防护策略、边界都需要重新定义。应对挑战,要加强IPv6安全人才培训教育,使其尽快掌握IPv6环境下的运维技能,增强对新环境下问题的处置能力。提高IPv6环境下的安全意识,以网络安全宣传周等为契机,面向广大师生宣传普及IPv6的基本知识、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安全教育。同时,要积极推进基于流量的安全监测工作,提高网络安全态势感知能力,探索真实源地址验证技术的应用,从根源上提高网络的安全防护能力。

5.深化国际合作,积极参与全球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

深化与下一代互联网国际学术组织的合作,积极参与下一代互联网相关标准制定,加强与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(IETF)、国际电信联盟(ITU)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合作,共同推进国际标准化进程。积极参与全球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,扩大话语权。

贯彻落实推进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,需要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与各学校、教育网共同努力,创新工作方式方法,抓住重点,制定策略,明确分工,协调推进,分阶段逐步完成国家制定部署的目标和任务,争取在推进IPv6规模部署工作上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。

(来源:《中国教育网络》2019年4月刊)